玄武岩是火山岩的一種,其熔岩流在冷卻收縮時,會產生許多的收縮中心,之後因收縮產生張力,使岩石發生多角柱狀的破裂面,稱為柱狀節理。在澎湖群島上的玄武岩層中,常可發現節理的發育所形成的粗大石柱,矗峙林立,圍成壯麗的海崖,如雞善嶼、錠鉤嶼、西吉嶼等。如果熔岩是均質或收縮張力平均,就會發生正六角形的節理。當熔岩逐漸由外緣向內部冷卻時,收縮也跟著進行,其多角狀由地表向下延伸,最後終於形成垂直岩面的柱狀節裡。澎湖玄武岩石柱的最大直徑可達二公尺左右,但以五十公分左右較為常見。其節理種類有下四種:

柱狀節理
板狀節(裂)理
片狀節理
不規則狀節理
垂直的柱狀節理以小門嶼、西嶼、桶盤嶼、西吉嶼和七美島最為壯觀;彎曲的柱狀節理則見於小白沙嶼、員貝嶼、貓嶼及七美島等地。
板狀節(裂)理
如七美西北灣、西嶼池西及大果葉等。
片狀節理
如望安島的天臺山、將軍島旁的船帆嶼、東吉嶼港口海崖、金瓜仔嶼及北海的屈爪嶼。
不規則狀節理
如北寮奎壁山崖壁。
斷層
斷層是岩層受應力作用而產生破裂,且破裂面兩側的岩石,曾發生相對的移動。這種的破裂面,稱為斷層面。澎湖地區較大規模的斷層面,僅見於七美島龍埕的東面斷崖,其餘都是地層中小小滑動或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