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玄武岩自2002年被文建會提報「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後,縣政府即積極著手推動澎湖玄武岩成為國家級之「地質公園」,經推動委員會選定一市五鄉各一處玄武岩景點,作為首期推動設置之目標。


馬公市-桶盤嶼

本嶼面積約0.35平方公里,位馬公港西南約7公里,因島形像一個倒蓋的桶盤而得名;整島除北側為海灣外,全島四周均由垂直的玄武岩柱圍繞。

地質年代 中新世中期-於1470萬年及1080萬年前分別湧出地表
地質地形特色
  • 巨大玄武岩柱狀節理成群發育,環繞整島地景特殊。
  • 本嶼地層分佈明顯,海蝕地形俯拾皆是。 矽質玄武岩風化成巨大高聳之岩柱是本嶼最為可觀之處。
  • 似火山口的環形穹狀地,當地人稱為「蓮花座」,為本嶼之賞岩景點。
其他資源特色
  • 本嶼是南海觀光客必遊之島,尤其遍佈在潮線附近的「貓江石」更是本嶼最大特色。
  • 本嶼有利用硓造字(石古)石及玄武岩建造之三合院,普遍易見。 本嶼東北岸為沙灘與灘岩層。

湖西鄉-奎壁山到赤嶼

本區位湖西鄉北寮村北岸奎壁山及其海域的赤嶼等附近地區,此區地質特色在玄武岩的火山與海蝕地形,及當地人稱為番仔石(意為外來石)的含橄欖石團塊之玄武岩。

地質年代 中新世中期-於1270~1230萬年前分別由海底裂隙湧出地表
地質地形特色
  • 北寮的奎壁山為熔岩覆蓋在凝灰岩層的海蝕平臺上所形成的獨立岩體。
  • 赤嶼的岩脈及海蝕地形具有地質特色。
  • 獨立海蝕柱上有一火口地形。
  • 海蝕平臺玄武岩脈。
其他資源特色
  • 本區位澎湖本島湖西鄉北岸,與赤嶼相距約500公尺。
  • 海蝕平臺上常有風化的”梨皮石”及含橄欖石的玄武岩。
  • 赤嶼附近有番仔岩塊及番黍仔尾嶼(沙洲之島)供踏浪及賞石,也是戶外教學的良好場所。
  • 赤嶼周圍有人為石滬地形。

西嶼鄉-小門嶼

本嶼位於西嶼島的北端,與西嶼約有20公尺的狹窄水道相隔,本嶼面積雖僅0.51平方公里,但其玄武岩景觀為澎湖群島的縮影,更有本嶼特殊的小門嶼地層。

地質年代 中新世中期-約於1090萬年前形成更新世-約於160萬年前形成小門嶼層。
地質地形特色
  • 澎湖群島地質與地層濃縮的代表島嶼。各種海蝕地形遍佈,整島以鯨魚洞附近地景最為出色。
  • 有小門嶼層特殊的鐵質石英砂岩及殼灰岩(夾含動物化石)。
其他資源特色
  • 石滬群及多樣性的石敢當為本嶼十分特殊的人文特色。
  • 蜂巢田式的菜宅及古厝在在吸引著觀光客的眼光。
桶盤嶼
桶盤嶼
奎壁山
奎壁山
小門嶼
小門嶼
白沙鄉-吉貝嶼

本嶼為澎湖北海最大的有人島,面積約3.1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西南岸的西崁山為全島最高點,西岸由灘岩及綿延的沙灘組成,南岸則有本嶼最著名的沙尾地形。

地質年代 中新世中期-熔岩於1260萬年前湧出屬全新世-約1萬年前之海濱堆積層
地質地形特色
  • 僅西崁山以北有岩盤,其餘全島均為珊瑚碎屑物堆積之沖積層全臺最壯麗的沙嘴地形(長約800公尺,寬約300公尺),以及沙灘地形約千餘公尺。
其他資源特色
  • 全澎密度最大的石滬群(全島共88個)。 四周海域全由裙礁地形圍繞。全澎最特殊鐘形和木魚狀之石敢當。

望安鄉-天臺山

望安島為澎湖南海最大的有人島,面積約8平方公里,天臺山為島上最高點,高約56.5公尺,整座山均由微輝長斑岩(micro-gabbro)組成(舊名粗粒玄武岩),為目前群島已知年代最古老的玄武岩。

地質年代 中新世早期-約於1740萬年前形成
地質地形特色
  • 為目前已知澎湖最古老的玄武岩質火山岩—屬微晶狀的微輝長斑岩。
  • 玄武岩片狀節理十分特殊的地景。
  • 有岩脈、海蝕溝、海崖、海蝕拱門……等特殊海蝕地形。
其他資源特色
  • 本處為望安最高峰,高約56.5公尺。本處山麓是著名望安文石產地及海龜產卵棲地保護區。
  • 天臺山山麓部分玄武岩含橄欖石團塊。

七美島-東北岸

本嶼位於澎湖最南端,面積約7平方公里,為澎湖第五大島,全島遍佈熔岩冷卻後的各種火山及海蝕地貌,地質地形景觀豐富多樣。

地質年代 中新世晚期-約於1010至990萬年前形成
地質地形特色
  • 南部海岸有:
      大灣玄武岩海蝕地形、望夫石石人風景區之岩脈地形。   龍埕海蝕平臺的摺曲構造   大獅、下巷、月鯉灣附近綿延數千公尺的熔岩臺地及柱狀節理,變化萬千。
  • 北部海岸由頂隙至西北灣有著全澎最高的玄武岩柱,其柱狀節理和板狀裂理實是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 有岩脈、海蝕溝、海崖、海蝕拱門……等特殊海蝕地形。
其他資源特色
  • 本嶼的雙心石滬、七美人塚名聞遐邇。
  • 本嶼有澎湖最南端的殼灰岩層,澎湖最南的七美燈塔便是建在此岩層上。
  • 本嶼大灣至望夫石海域已列入海洋生物保育區。
吉貝嶼沙尾
吉貝嶼沙尾
望安天台山
望安天台山
七美東北岸
七美東北岸